清明节将至,没有一个老饕,能拒绝这屉春日限定的“绿胖子”光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3-19 11:49:36

自号随园老人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曾写到过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做团,色如碧玉”。他对青团的描述,使青团变得立体、清晰、生动了起来。

青团,又叫清明团子、青青裹、艾米果、清明粿,是清明节的特色的美食,也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

关于它的由来,据考证大约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时节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去山野间采集艾草,拿回家蒸青团。

另外一种说法是,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食品应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采用青艾(或是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制作而成的青团,保存时间可达3-5天,可以满足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

当时的青团,除了是一种小吃,还被人们当做祭品用于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但外形一直没有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在江南,春天都是从第一口青团开始的。

此时的艾草,最为鲜嫩水灵,最适合用来做青团,清香扑鼻。

一般都是清晨出门采回艾草,汆熟捣烂后,再与水磨粳米粉搅匀拌和,抟成半个拳头大的圆团,而后往里面包入各种甜、咸馅料,收口搓成圆球,即成青团生坯。然后在蒸笼内铺上湿布,放入青团生坯,蒸15分钟左右,蒸熟后满满的艾草清香,团子上还能看见丝丝艾叶,吃一口就是春天的味道。

除传统青团外,各个地方还有马兰头、肉松、蛋黄、百果、什锦、香芋青团等众多口味。

如果只能选一样食物代表春天,那必须是青团。

作为春日限定的小点心,若是在北京吃青团,推荐北京SKP里的「淮扬府·游园京梦」。

它家的青团有三种口味,分别是:手工细纱青团、咸蛋黄肉松青团和梅干菜红烧肉青团。

手工细纱青团是传统甜口,大众较为喜欢的口味。

咸蛋黄肉松以高邮咸鸭蛋黄、肉松和松仁为馅料,青艾汁与糯米粉为皮,薄薄的外皮富有嚼劲儿,糯韧绵软,料足细腻,清香爽口。值得一提的是,里边放了一整颗咸蛋黄。

梅干菜红烧肉,是今年店里的新品,味道也很特别。

除了碧绿光亮、软润Q弹的青团,蚕豆也是春天的应季食物,推荐上海白米葱炒嫩蚕豆。

三月的青蚕豆,青绿鲜嫩,粒大饱满,尝的就是一口春味儿。一盘上海白米葱炒嫩蚕豆,青翠碧绿,满眼春天的气息,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

对于蚕豆的喜爱,江南才子范烟桥先生在《茶烟歇》中曾写道:“初穗时,摘而剥之,小如薏苡,煮而食之,可忘肉味。”将新鲜蚕豆煮而食之,味道可是能赛过肉味的,可见这种平民化食材的分量。

春天做青团、吃青团,不仅仅是江南水乡的习俗,更是人们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枚青团,一抹翠绿,香甜不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也滋养着无数人的味蕾与乡愁。

地址:建国路87号SKP六层D6003号

路线:坐地铁1/14号线到大望路站下,从F口(东北口)出来就能看到SKP

HI,我是韦宇教,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欢迎关注和评论,带你发现不一样的有趣、有料的旅程。人生即遍路,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