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烙铁头蛇为啥这么少?我国不到500条,外国专家却拿它做研究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3-18 09:13:09

说起莽山烙铁头蛇,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这种蛇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蛇种,俗称“白尾蛇”、“小青龙”,因其野生数量极少,所以也被称为“蛇中大熊猫”、“罕蛇”。

莽山烙铁头蛇有多罕见?国内曾进行过两次野外调查:第一次调查得到的结果是300~500条,第二次是462条,数据相差不大。在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该蛇的栖息地范围约为1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分布数量不到5条。

陈远辉和莽山烙铁头的雕像

据“莽山蛇博士”陈远辉介绍,他在1990~2000年间曾无数次进山寻蛇,数千公里的调查行程上只目击了3次,平均往返近50次才发现一次,这说明莽山烙铁头蛇确实极为罕见。

中国发现新蛇种

莽山烙铁头蛇最早被发现于1989年9月下旬,当时莽山林管局的两名职工发现了一窝幼蛇,数量多达21条,在捕捉幼蛇时又有2条成年大蛇被发现,体长接近2米。这些蛇的外观非常奇特:全身呈草绿色,遍布黑褐色斑点,构成细密的网纹状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蛇尾处约有10cm的长度呈白色,这一特征和当地传说中的“小青龙”相符。经赵尔宓教授鉴定,这种白尾蛇是中国此前尚未发现的新蛇种。1990年,陈远辉和赵尔宓联合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莽山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毒蛇——莽山烙铁头蛇。

莽山烙铁头是一种巨型毒蛇,在蝰蛇类中是体型最大的一种。成年的莽山烙铁头蛇体长可达1.8~2m,重达3公斤,很少有毒蛇能长这么大。据陈远辉介绍,他曾见过一条15.5公斤重的莽山烙铁头,这一体型足以和蟒蛇相媲美。

由于体型巨大,莽山烙铁头的排毒量也很大,毒液经由管牙可喷射出1.5~2米远。据观察,10日龄的幼蛇就已经具备捕食能力,一只小白鼠被其咬住并注射毒液后,9秒钟之后即倒地死亡。从半致死浓度来看,莽山烙铁头毒液的LD50值为4.3mg/kg,毒力不及银环蛇的0.029mg/kg以及五步蛇的2.94mg/kg,但足以致人死亡。

在救护野生蛇时,经验老道的陈远辉也曾多次被咬,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03年8月20日。当时他本打算拍下放归幼蛇的画面,没想到幼蛇突然一口反咬在了他的左手上!陈远辉借助自制的草药才保住了命,但他也因此失去了左手中指。

所以,莽山烙铁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毒蛇,在莽山的原始栖息地内属于顶级捕食者。但令人疑惑的是,莽山烙铁头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野生种群近20年来却没有明显增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因为母蛇的繁殖能力太低了呢?

一次可产20多枚,繁殖能力并不低

莽山烙铁头蛇第一次被发现时,幼蛇的数量多达21条,这说明繁殖能力并不低。事实上,林管局职工当时发现的蛋壳数量更多,达到了24枚,其中3枚应该是没有成功孵化。

在野外条件下,蛇卵的孵化率很难达到百分之百。湿度是关键的影响要素之一:湿度过高,蛇卵容易霉变;空气过于干燥,蛇卵容易变干,同样会导致胚胎死亡。此外,病虫害、温度等因素对幼蛇的出壳率也都有一定影响。

为构建繁育种群,国内多个单位也在积极开展人工繁殖,为将来的野外放归打下了基础。

“蛇博士”陈远辉曾多次在野外救助受伤的莽山烙铁头蛇,其中有不少母蛇均在人工投喂下繁殖成功,每次产蛋的数量20~30枚,孵化率7.25%~79.31%不等。

1994年,国内第一次蛇卵孵化试验开始,由于缺乏经验,首批69枚蛇卵的孵化效果并不理想,最终只有5条幼蛇成功破壳。截至2001年,人工累计孵化的幼蛇共计89条,这些幼蛇在出壳后13~32天全部都被放归到了野外的山林中。

近年来,在与莽山毗邻的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八宝山和沙坪一带,也有多条莽山烙铁头母蛇被及时救护,但幼蛇的孵化和存活始终是个难题。比如:

2015年,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在沙坪镇救助了一条雌性莽山烙铁头,体长约1.8m,体重3.3kg。在救助两个月后,母蛇成功产下26枚蛇卵,卵粒呈白色,软壳较硬,其中25枚粘连,1枚游离,平均卵重25.8g。

经过人工孵化,最终只有16条幼蛇破壳而出(可能是卵壳较硬的缘故)。这些刚孵化出的幼蛇异常活跃,可在孵化场内灵活爬行,外界稍有刺激就会做出攻击姿态。然而,活跃的幼蛇却无法主动采食,即便是人工诱导进食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截至2018年底,这批幼蛇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5条。

总体而言,母蛇的繁殖能力并不低,但蛇卵的孵化率和幼蛇的成活率却始终不理想。主要还是因为野生个体太罕见了,各地在救护时普遍缺乏经验,在人工繁育时也无法准确把握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效果差强人意。

在莽山烙铁头的人工繁殖领域,“蛇博士”陈远辉始终走在最前列。2017年9月,他成功仿照野外条件让母蛇自然孵化出了一批幼蛇,幼蛇的体色、动作和野生蛇极为相似,这为今后的繁殖工作带来了新希望。正如“蛇博士”所介绍的那样:

“(通过仿野生试验)我第一次掌握了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数据,有了这些数据,人工繁衍烙铁头蛇的成活率会更高,更接近野生蛇。”

莽山烙铁头为啥这么罕见?

1996年,IUCN将莽山烙铁头纳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国家林业局官方发文指出:在国内11种比大熊猫还濒危的野生动物中,莽山烙铁头位居第10位;2021年,莽山烙铁头蛇正式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

这说明莽山烙铁头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幼蛇的存活率较低,种群迟迟不见增长;另一方面,野外盗捕猖獗,黑市价格居高不下——两大因素进一步加剧了野生蛇的“罕见”程度。

莽山烙铁头的科研价值极高,在蝰科下单独占据一个属,是研究地理生物演化的绝佳素材。再加上数量稀少,还是神话传说中“小青龙”的现实原型,因此名气很大,商业炒作暗中“推波助澜”。

“物以稀为贵”,稀有的莽山烙铁头几经转手,价格不断升高,最高时曾卖出过100多万元的黑市价!据调查,广东某地曾标价3000元一斤,一条成年蛇可卖上万元,最初一级的捕蛇者也能达到4~5位数的收入。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野生的莽山烙铁头遭到了疯狂的搜刮盗捕。

据村民反映,湘粤交界地带每年曾有几十条莽山烙铁头被贩卖,2005年有30多条,2006年约有15条。而据《保护生物学》报道,本世纪初几乎每年都有莽山烙铁头流向海外,美国、德国的动物园内均有发现、报道。其目的也显而易见:以此招徕大批游客,从中赚取可观的门票收入。

另一个渠道则指向了国外的动物研究机构。在欧美各国,很多蛇类专家对莽山烙铁头痴迷不已,不惜高价购入,在生态习性、身体构造、繁殖、蛇毒毒力等方面对其展开研究,以此达到抢先发表学术论文的目的。

除此之外,栖息地破坏、旅游开发等因素也阻碍着莽山烙铁头的种群恢复。比如:莽山的坪坑曾是莽山烙铁头的重要栖息地,如今却成了旅游开发地。经央视报道后,莽山烙铁头的处境引发了广泛关注,群众的保护意识普遍增强,“白尾蛇”成了“宝贝蛇”,非法盗捕的现象已基本遏制。

总结

莽山烙铁头是莽山生态链中的特有物种,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地质演化、蛇毒利用与开发、种质资源构建等方面,莽山烙铁头也具有宝贵的价值,兼具学术研究和经济开发潜力,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莽山烙铁头野生数量少,幼蛇成活率降低,所以人工保护必不可少。目前的手段主要是恢复栖息地、野外救助、摸索人工繁育等等。尤其是在突破仿野生的自然繁殖后,幼蛇的成活率更高,有望为野生种群的恢复带来新的希望。

标签: 外国专家 莽山烙铁头蛇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