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仪多沦为“一锤子买卖” 产品质量频频翻车

来源:中国商报网     时间:2022-03-16 15:33:44

射频、微电流、导入导出、冷热敷、光疗面罩、洁面仪……美容仪的类型五花八门,但使用效果却总是面对“智商税”质疑。中国商报记者发现,进口美容仪偏爱技术营销,“风大”却缺少事实依据;国产美容仪主打高性价比,却在质量问题上频频翻车。此外,上百元到上万元的美容仪既不能归类为医疗器械,也难用美容产品功效标准衡量。美容仪有没有用,到底谁说了算?

难逃“智商税”质疑

美容仪有没有用仅靠销售人员的“嘴上功夫”?

“改善皮肤松弛干瘪、静态深纹、轮廓下垂、暗沉暗黄……” 海外知名美容仪品牌雅萌的线上旗舰店客服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使用美容仪28-45天后就能明显看到改善效果。但是,当记者要求查阅功效检测报告等相关文件时,对方却表示,其只是美容顾问,无法出具测评报告等相关文件。

无法给出测评报告文件的不只雅萌一家,Tripollar初普美容仪的线上旗舰店客服人员也对自家美容仪用后效果颇为自信。“一般使用2-4周左右就可以看到效果,4周皱纹显著淡化,全脸淡纹再生胶原。具体效果仍要看个人肤质,对于普通的干纹,效果非常快,一般一周就能见效。”同样,面对提供功效证明的要求,对方也未给出相关的证明文件。

“微电流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红蓝光技术确实有消炎修复的作用,射频技术也确实有通过加热刺激胶原再生的效果。但是一台设备不可能同时具备提拉紧致、抗皱淡纹、抗衰老等这样多的功效。” 广东省人民医院一位皮肤科主治医生对记者表示:“市面上多数美容仪产品在宣传时会有夸大成分,把促进皮肤新陈代谢说成抗衰老、把消炎修复夸大为淡化细纹。这些技术理论上能达到初步的效果,但因为缺少临床试验的数据,所以用后效果往往很难明显体现出来。”

比院线医美项目便宜是吸引年轻消费者重要原因,不过美容仪用后效果或全靠“滤镜”。小红书某产品测评博主对记者表示,美容仪之所以能销售火爆,不在于其使用效果,而是现在的年轻消费者给美容仪加了“层层滤镜”。在年轻消费者心目中,美容仪比院线的医美项目便宜很多,在功效宣传上又比化妆品宣传力度大,使用也很方便,自然受到追捧。

产品质量频频“翻车”

目前,在国内市场,进口美容仪占据主导地位,国产美容仪紧跟风口,这一赛道涌入的选手越来越多。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朱军表示,家用美容仪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近年来,日本雅萌、Refa、松下等国际品牌集中涌入中国市场,把电子美容仪的市场蛋糕做大了。

但除了用后效果上无法认定,美容仪的安全隐患也令其频频遭到投诉。中国商报记者梳理了第三方投诉平台发现,虚假宣传、过敏、烫伤成为被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进口美容仪偏爱技术营销,却经常面对虚假宣传的投诉。如有消费者投诉Silkn旗下的射频美容仪套装宣称“能实现胶原蛋白再生”为虚假宣传。

国产美容仪则主打高性价比,但在质量问题上却频频翻车。有测评博主在小红书平台表示,使用多款国产美容仪后,脸上均出现刺痛感,甚至有低温烫伤的迹象。“当仪器温度高于46度时,如果没有保护措施,皮肤就会出现烫伤的可能。” 上述皮肤科主治医生表示,另外也有患者来就诊,称使用美容仪后出现皮疹等状况。

“美容仪不是医疗设备,不能用医疗器械的标准去衡量。其也不是化妆品,也不能用化妆品功效宣称去界定和测试有没有效。”美妆营销从业人士孔思翰对记者坦言,美容仪究竟有没有效,现在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能够说明。

沦为“一锤子买卖”

在功效标准方面,美容仪目前仍处“空白区”。根据《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标准家用美容仪产品目前在我国主要归类为家用电器产品中的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类别,执行相应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但该标准主要是对安全、噪声、电磁兼容性等进行考核,并未对美容仪宣称的功效进行具体的考核。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市面上正在销售的美容仪多依赖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证明功效。Tripollar初普美容仪的线上旗舰店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其产品找了莱德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来进行检测。该公司为第三方化妆品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化妆品人体及体外安全与功效检测服务的检测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莱德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专门为化妆品原料商、化妆品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检测的机构。而美容仪却并不在化妆品检测范围内。记者致电了莱德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却表示,公司只能对化妆品成分进行检测,具体的仪器效果检测内容尚不清楚。

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买过一次就扔在家里落灰了,不会复购了。” 一位美妆主播也坦言:“直播间不太喜欢美容仪这类的产品,一是因为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因为售卖美容仪翻车了;二是因为消费者的复购率太低了,品牌和我们成为长期合作对象的可能性较低。”

目前,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已经发布了关于征求《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该意见稿明确,射频美容类产品应该按医疗器械管理。这意味着,美容仪上市的门槛或将提高,同时也会受到更严的监管。后续,美容仪的用后效果如何用标准界定?中国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记者 马嘉)

标签: 产品质量 虚假宣传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