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女记者问彭桓武为什么要回国?他大怒:为什么不回国

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3-18 17:53:32

1985年初春的圆明园,蓓蕾初绽,阳光明媚。

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正在园内散步,突然,一个记者模样的女孩兴奋地拦住他,提问:“您当年为什么要回国?”

彭老很生气,怒视着这个20岁出头的女记者,生气地说:“你这个提法不对!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

彭桓武,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能近距离采访到大科学家,刚出道不久的女记者十分激动,第一个想问的就是:他们这些当年已经名闻世界的科学家为什么要回国?

在80年代,“为什么回国”是很时髦的话题。

因为,当时有很多年轻人走出国门,第一次开眼见到西洋景后,从此一去不复返。所以,有一些青年人,开始对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科研条件感到不解,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回国?

其实,采访彭老的女记者,是他的学生黄祖洽的晚辈。

女孩十分敬佩彭桓武等新中国的科学拓荒者,但埋头钻研学术的彭桓武却不希望被打扰,所以,很少有人能找到采访他的机会。

这一天,彭老应约到圆明园散步,女记者通过黄祖洽“打听”到彭老的行踪,故意在此等候的。

可是,彭桓武的态度却让她眼圈一红,不知该如何继续接下来的采访。

彭老看到女孩好像要哭,有点无奈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

“小姑娘,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学成归国是每一个海外学子应该做的,学成而不回国、不报效国家,才需要问为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有责任用自己的所学之长,来建设国家,使她强盛起来,不再受列强的欺负。回国,是我的责任,它需要理由吗?”

彭老的这两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明白,女孩一下子就领会了其中的意思,含着泪向他鞠躬,感谢他的教诲!

彭桓武,他的名字和中国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等紧密相连,更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马克斯·玻恩、薛定谔、邓稼先、钱三强等关系密切。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波折和滂湃的激情!

1915年10月6日凌晨,长春县知事彭树堂的夫人正倚在床上、闭目养神。恍惚中,她看到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熊突然闯入长春县衙,在院子里逛了一圈后,又悠哉游哉地离开了。

梦醒了,怀胎十月的彭夫人顺利诞下一子,给孩子取名梦熊,大名彭桓武。

彭树堂,湖北麻城人。

1897年以举人身份被张之洞举荐到日本求学,1904年调到延吉任通判。彼时,日俄战争爆发,彭树堂身为涉外主官,多次和日本人斗智斗勇,力保延吉不落入敌手。

彭树堂有一颗热烈的爱国之心,常常教育孩子不要忘记外辱之痛,报效祖国。

1931年9月,彭桓武刚入清华大学就读,却突然接到噩耗。

就在他入学后的几天里,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他在长春的家园被日寇占领了!

哥哥彭梦佛当时也在北京求学,他找到弟弟后,两人抱头大哭。

彭梦佛告诉弟弟:我要去当飞行员,用炸弹炸死日寇。

彭桓武说:我身体不好,没法上前线。

哥哥说:就是战死,我也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弟弟说:我就是自杀,也不会让日本鬼子抓住我。

兄弟二人又是一顿痛哭,彭梦佛决定投笔从戎,并告诉弟弟:“上前线有我,你安心读书,把知识学好,以后哥哥用你造的炸弹杀鬼子!”

兄弟二人击掌为誓,洒泪而别。

彭桓武从小就心脏不好,不能剧烈运动。所以,当他知道自己无法像哥哥一样上战场的时候,就下定决心,科学救国!

1935年,彭桓武回到长春,见到父亲彭树堂。

此时,长春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日本人,父亲彭树堂拒绝日本人的招揽,闭门在家。父子相见,唏嘘恍如隔世。

盘桓数日后,彭桓武需赶回清华大学,拜在周培源先生门下。

父亲送他,路过长春衙门的时候,彭桓武又看到了熟悉的楹联:“衙作禅堂心作佛,民为眷属国为家”,这是父亲的亲笔。

看着身着长袍、孑然独立在衙门口的父亲,彭桓武明白了他的深意。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彭桓武还在清华刻苦学习。

在当时的清华、北大,有许许多多和彭桓武一样心系家国的学子!

日益深重的民族灾难、自强不息的学者风骨,都在教育着、激励着万千学子,为家国强盛而读书,为救亡抗日而读书,为了雪耻洗辱而读书!

在数学、物理方面天赋极高的彭桓武,先被西南联大聘为理化系教师。不久,又被导师周培源推荐到爱丁堡大学,师从德裔教授马克斯·玻恩,学习理论物理学。

马克斯·玻恩是当时最前沿的物理学家,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就是他的学生。

在马克斯·玻恩的门下,彭桓武贪婪地吸收着世界最先进的物理知识,日进千里。他的过人天赋引起了玻恩的惊讶,甚至多次在和爱因斯坦的通信中,“炫耀”自己收了一个聪明的中国学生。

1940年,顺利拿到哲学博士学位的彭桓武,被导师推荐到薛定谔的门下。

1946年,在两大世界级导师的教导下,彭桓武不仅顺利拿到科学博士学位,还跟玻恩、薛定谔合作,成功解决多个世界级课题,享誉西方科学界。

彭桓武的同学、朋友,爱尔兰姑娘鲍文曾问他:“二战结束了,你可以留下来做教授的,你还会回去吗?”

姑娘的心意昭然,彭桓武沉默了一会儿,却说:“我永远只属于我的祖国——中国!”

当年,哥哥彭梦佛投笔从戎,直接去考杭州笕桥航校。虽然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笔试、面试,遗憾的是,由于他的眼睛不好,遗憾地刷了下来。

这个小小的打击对彭梦佛来说不算什么,彭桓武却替哥哥惋惜。

彭梦佛却反过来安慰他说:此身既然已许家国,那就当兵上前线,在地面上杀鬼子也畅快。

于是,彭梦佛去考黄埔军校,进入炮兵科学习。

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战场,亲手把炮弹送进炮膛杀鬼子!

彭桓武始终记得当年与哥哥立下的誓言,他辗转拜在多位世界大师的门下,刻苦学习最前沿的知识,最后造出一个“大炮仗”!从此,再也没有列强敢来欺负中国了!

兄弟二人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同,但其志向却一贯如一,都为了中国人不被列强欺负,而在各自的道路上拼搏、猛进。

彭桓武有个同门师兄叫克劳斯.福克斯,此人才华横溢,曾参加过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1943年,两人在剑桥大学的基本粒子学术会上相遇。

彭桓武见到他的第一面,就是关心地问他在原子弹方面的研究进展怎么样了?

虽然去国很远、很久,彭桓武依旧想知道西方国家在原子弹方面的研发进展,因为,他从那时就意识到,中国有一天也一定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原子弹。

未雨绸缪,只因心系家国!

1947年冬,在声誉最隆的时刻,彭桓武毅然选择回到了祖国。

马克斯·玻恩和薛定谔都不舍得得意门生离开,曾想极力挽留他留下。可是,彭桓武没有任何犹豫地回绝了。

当年,他曾对哥哥彭梦佛承诺要给他造炸弹,他还曾在长春衙门父亲手书的对联前立誓报国......回国,才能让他的生命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所以,你若问他为什么要回国?他怒目以对:为什么不回国?

你若问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是何时?他说:当我归来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刻!

1950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

彭桓武、钱三强、吴有训、何泽慧、程开甲等世界级的科学家汇聚一堂,成为我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拓荒者,带领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踏上了伟大的科技强国的征程!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