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ao123百家号 时间:2022-03-14 05:21:19
综述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百来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宇宙的历史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其实宇宙自己也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线,身处其中的地球当然也不例外。
虽然在我们的眼中,地球似乎永远都是那样,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没有什么年轻和衰老之分,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它也有自己的年龄和寿命,今天地球严格来说已经有65亿岁了,那这到底算是小还是老呢?地球的寿命还有多久呢?
地球历史
我们经常在面对一些和人类历史有关的知识时感慨其古老,但是跟地球比起来,几万年实在是小菜一碟。
根据科学家的测定,地球最开始形成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65亿年前,太阳系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正是由于它里面的氢分子云受到引力坍缩的影响,这才形成了中心的太阳和周围的行星和其它的天体。
最早的地球就是由一些气体和尘埃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块状物,直径还不到一万米,但是在引力的作用下,它也不断从周围的空间中吸附物质,慢慢变得越来越大,到它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的时候,差不多已经过去了两千万年左右。
科学家把这个时期的地球称为原生地球,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像月球那样一片死寂的空间,但其实它要危险得多,因为剧烈的物质活动,这里基本上就是火山组成的世界,地表满满覆盖着的都是岩浆。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太古宙才有冷却的趋势,冷却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火山爆发不断,在产生火山灰的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气体,经过一些凝结作用之后变成了雨水,降落到地面自然也就把滚烫的岩浆冷却掉,这才有了现在的地表。
海洋的形成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雨水十分充足,而且持续了很久,盆地和沟壑里面慢慢就有了大量的积水,水气循环的体系也就逐渐成熟起来。
再到整个大环境稳定下来,生命便开始在海洋当中出现了。
从奥陶纪到白垩纪,地球上的物种经历了五次非常大规模的灭绝,科学家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和地球自身的变化相关,是因为这种变化才带来大气等条件产生波动,造成生物无法适应最终走向灭亡。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的未来是不是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形,如果真的发生了类似的状况,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地球的寿命
如果人类要想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思考两个问题,首先就是地球的寿命,其次就是星际移民的可能。
地球的寿命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它作为行星的生命周期,就像太阳终有一天也会走到尽头,彻底失去释放光和热的能力,但是人类肯定是等不到这一天的,这也就是第二层含义,也就是当它已经无法能够再提供给我们的资源的时候,地球对于人类而言就已经是一个死掉的星球了。
按照科学家的推测,大概在15到45亿年之后,地球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比如地轴的倾角会90度转动,这就意味着地表的环境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太阳的直射点完全被改变,同时太阳自己也在变。
在这段时间当中,它会因为中心部位的核聚变而大规模释放能量,光照和辐射都会极速增长,对于地球而言,这是非常致命的,不久之后海洋就会因此消失。
大量的研究认为,地球最后的消失跟太阳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当这颗恒星最终成为红巨星之后,体积会出现膨胀的现象,而地球很有可能会因为引力的作用落入它的大气层,最终被高温蒸发掉。
从资源的角度来说,人类所赖以生存的水、阳光和空气都会在几亿到几十亿年之后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大气,我们当前所拥有的大气层之所能够安然无恙地停留在地球上空,其实主要是磁场的作用,而磁场的来源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衰变会慢慢减弱,磁场也就失去了它的保护作用,结果就是大气的流失,这个时间大概是23亿年之后。
另外一种对我们非常重要的资源就是水,它其实是直接跟大气相关的,大气都跑完了,水气循环自然也就没有了,到那个时候,地球对于人类的意义可以说就真的只是容身而已了,跟其它那些无法提供生存基础的行星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比起几十亿年之后才会发生的事,其它一些资源告急要更早一点,比如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的石油,最乐观的数字也只是百来年,形势可以说是很严峻了。
在这种前景下,人类移居确实是最现实的,但是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并没有什么理想的选择,金星是很早就被放弃了的,火星虽然有一些宜居的迹象,但是也非常有限,基本上也无法作为目标。
结语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技术的发展也许能够帮助我们逃过一劫,比如即便火星不那么宜居,我们也可以通过改造来提供人类需要的条件,先不说这样的技术有没有可能实现,即便真的实现了,没有持续的资源供应,又能维持多久呢?渺小的人类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标签: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